閱讀心得

書名:情緒治療——走出創傷,BEST療愈法的諮商實作

作者:周志建


日期:2021.02.24

頁數:33頁-40頁

重點:

  1. 當一個人開始說故事,他的生命便產生流動。
  2. 說故事,是一種反身,一種看見。
  3. 敘事的聆聽:看見生命的【不放棄】與【韌性】。
  4. 再悲慘的故事,總能看見生命的微光。
  5. 情緒治療工作充滿挑戰,因為你必須夠勇敢、夠真實、夠直覺,也要夠【慈悲】。
  6. 我們得老老實實地聽故事,進入當事人的生命深處,去看見他的情緒與童年創傷,這是基本功。
  7. 情緒需要充分被看見、被理解、被接納、被釋放以後,接下來再給出社會建構概念,去解構、問題外化、找例外經驗,要用對時機。

心得:

喜歡上敘事是因為我曾經被敘事的方式同理與解構了我生命中的一些事情。從小學開始就被同學取笑是“娘娘腔”,我媽媽聽到都非常生氣,但我就無動於衷,也許是覺得生氣也沒有用,但是受傷了。長大後,一位同事,用了一個詞彙【溫柔】,解開了在我心中的結。學會敘事後,我知道那時的他,無意中用了敘事的方式幫助了我。敘事書寫也幫助我梳理我的思念,抒發了媽媽過世後的情緒,避免了PTSD的發生。在敘事裡面,要直面問題和創傷,要讓情緒流露出來。與其說敘事是拿來助人,我倒覺得敘事是拿來修煉自己,讓自己練習慈悲的心,放過自己,也放過他人的一種內化過程。


日期:2021.02.25

頁數:41頁-50頁

重點:

  1. 痛,其實是身體想要給你的【訊息】。
  2. 沒有人不想放鬆的,腦袋雖然知道,但就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通常是:心裡有一個【坎】還過不去。
  3. 如果一個人沒有去療愈過去的創傷,想要安穩過日子、好好活在當下,幾乎很難。
  4. 當人焦慮時會產生一種【防衛機制】,它也是一種【驅動力】,會讓你在某一個模式裡不斷反覆循環,因為這是他賴以為生的【生存模式】。
  5. 創傷經驗就像被打了一拳,你的身體與心理都很痛,過幾天後身體的傷可能慢慢復原不痛了,但你心裡的痛卻不會輕易過去,它會繼續隱藏在你的身體裡、隱隱作祟,教你生活不得安寧。
  6. 情緒是無意識的反應,它是一種盲目、反射性的動作,有時就像突然刮起的一陣風,莫名其妙地就闖進來。
  7. 其實每一個情緒背後都是【有道理】、有跡可尋的,每一個情緒背後其實都有一個創傷的【故事】。
  8. 【有意識】地去覺知情緒、感受情緒、辨識情緒,進而去理解情緒、讀懂情緒背後的故事。在這個有意識的感受與辨識的過程中,我們就對自己做了深度的探索與理解,而療愈就在其中。
  9. 如何將無意識的情緒【意識化】,首先你要做的就是:安靜下來。閉上眼睛,安靜,回到呼吸、專注呼吸、專注當下,感覺自己的身體。
  10. 先感知、感覺就好,不要分析、不要判斷、不要頭腦。
  11. 深度覺知很重要。當我們能夠隨時感受到自己身上的情緒,進而【有意識】地感知情緒。

心得:

心裡面有一個【坎】過不去,這段文字讓我很有感覺,也讓我想起是否過去被取笑的日子,那時候的我是不是真的沒有在乎,還是其實我是在意的,只是知道自己沒有能力或辦法做些什麼。過去的這些經歷讓我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受歡迎,乃至於如今每次提到小組分組時都會戰戰兢兢,不敢於其他同學對視,害怕被拒絕。這樣的狀態,驅使我努力的學習,讓自己看起來夠好,有存在的價值。


日期:2021.02.26

頁數:51頁-63頁

重點:

  1. 語言抵達之處,不等於生命抵達之處。碰觸情緒,才能直通生命。
  2. 想要走出情緒,就得先進入情緒。
  3. 我們的童年創傷裡,幾乎都會伴隨大量的負向情緒,這些情緒在當年幾乎都被壓抑了,但它們統統沒有過去,一直埋藏在我們的身體裡、記憶裡。
  4. 這些沒有走過的情緒(未竟事宜)會內耗我們的生命,阻礙我們與人的關係。
  5. 找回感覺、辨識情緒、認清受虐的事實、做情緒釋放。
  6. 承認自己童年受傷,你才能進一步看見隱藏在內心與身體裡的憤怒、悲傷、恐懼等情緒。
  7. 承認並接受自己不完美,並且知道這些不完美都不是我的錯,如此才能擺脫童年創傷陰影,重新做個有界限的人:把屬於父母的責任交還給父母,勇敢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愛自己、療愈自己)。
  8. 黑色教育/毒性教養:父母對兒童的身心虐待、情感忽略、情緒暴力、家暴、性侵害等事。
  9. 情緒凍結:情緒在被施暴的當下,不被允許做充分的釋放、展現,被施暴者或受虐者自己所壓抑或否定,於是情緒因此被凍結。
  10. 情緒重現:被凍結的情緒,在發生類似創傷經驗時,情緒就會被帶出來,突然引爆。
  11. 內在挑剔鬼:內在經常出現許多自我批判的聲音。
  12. 這個聲音從哪裡來?是誰告訴你的?透過這樣的問話與探索,很快就可以找到當事人的童年創傷經驗與畫面,接著就可以回到當年的案發現場去處理、療愈了。
  13. 創傷倖存者:一開始是童年創傷的受害者,但透過自我療愈與成長的歷程,他們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力量的倖存者。

心得:

情緒凍結——>情緒重現,當情緒被否定或壓抑後,沒辦法流動,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時會爆發出來。對於曾經發生的事不太記得了,那麼是否可以從爆發的情緒事情去推論相似的事件,找出根源呢?內在挑剔鬼常說些什麼呢?“別人因何而喜歡我呢?我會不會做錯了?還做不夠好,達不到標準,不可以展現出來,很丟臉”細細的品味,繼續抓出這些挑剔鬼。


日期:2021.02.27

頁數:67頁-75頁

重點:

  1. (聽完案主的自述)我可以知道,是什麼力量把你帶來的嗎?
  2. (聽完案主的受虐經驗)你是怎麼長大、活到今天的?
  3. 受虐者必須先接受自己童年受虐的事實、接受自己是受害者,如此他才能成為自己生命的拯救者。
  4. 為什麼會否認受虐呢?為了保護父母、為了不要背叛父母、受虐者已被制約了。
  5. 錯誤歸因造成:認知失調、低自尊、錯誤的自我認同、自卑、退宿、負向情緒。
  6. 治療師本身【創傷知情】的專業能力很重要:他們要的,是我們真切地理解他們的痛,並且堅定地站在他們這一邊。
  7. 讓當事人確認自己是受虐、受害者很重要:人一旦碰觸自己內在的真實情緒並如實宣洩,我們的內在就瞬間展現了強大的力量。
  8. 允許當事人對父母生氣很重要:父母也是人,他們會犯錯、並不完美、我們是可以對他們生氣的。
  9. 情緒不流動,身體就會痛:情緒流動,就是療愈的開始。

心得:

是什麽力量促使我們做出改變?對我來說就是受夠了苦、撐不下了、能獲得更想要的。是什麽讓自己活到今天的?對未來的嚮往和渴望、美好的期待、為了有機會證明自己的價值。我的身體也會告訴我一些事。每當我打噴嚏時,大多表示我累了需要休息;我偏頭痛發作,表示壓力很大需要放鬆。你跟身體對話了嗎?


日期:2021.02.28

頁數:76頁-82頁

重點:

  1. 你受過傷,但你必繼續痛。
  2. 家庭暴力:不光是肢體暴力、包括語言暴力、情緒暴力、情感忽略、遺棄、身心虐待、控制等。
  3. 兒童在【惡性壓力】下,大腦神經系統的生化機制會使得負責理性分析的前額葉皮質功能受抑制,而來自杏仁核的恐懼反應又被過度喚醒,如此將造成孩子無法專注、自我控制力較低,變得躁動不安、易怒、容易放棄。

心得:

我們都曾受過傷害,也或多或少在有意無意中家庭裡受到所謂的家庭暴力。如何去正視那個傷口,好好治療好,然後邁步前進不再一直舔舐傷口或是忽略那個傷口讓它發炎化膿,我們需要做出選擇吧!可以痛一下子,不必痛一輩子。


日期:2021.03.01

頁數:83頁-87頁

重點:

  1. 高自我價值感、高自尊的人,會有強烈的愛與歸屬感,會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2. 提升自尊最好的方法之一:遇到一個好的客體。不是有奶便是娘,而是有愛便是娘。真正愛你的人,才是你的親人。
  3. 如果沒有遇到好的客體,那就自愛吧!學習自己愛自己。愛自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遠離暴力、遠離那些不把你當一回事的人。愛自己就是聆聽內在的聲音,學習自己當自己的好父母,好好照顧自己,回應自己身心的需求。

心得:

能夠遇到好的客體並不容易,學習如何愛自己反而比較容易操作,有方向呢。遠離暴力、遠離那些不把你當回事的人,這件事我已經實踐多年。至於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有時候好難:有時聽到,但是做不到;有時聽不懂。如何聆聽內在的聲音呢?我的方式是感覺我的感受和情緒:有沒有特別不舒服、不自在、不喜歡,如果有這些情緒,代表我不愛這些事。


日期:2021.03.02

頁數:88頁-97頁

重點:

  1. 4F的求生策略:戰Fight、逃Flight、僵Freeze、討好Fawn。
  2. 這四種生存模式不是全然地好或不好、對或不對。唯有當你的反應是無意識的自動反應時,它才會對你產生負向影響。
  3. 生存因應腳本的三種創傷原型:受害者、拯救者、迫害者。

心得:

不管哪一種模式,都是生存之道的一種。我們需要去覺察生活中的這些模式。除了戰是我比較被逼迫的狀態下會展現外,逃跟討好應該是比較常見的模式。拯救者比較像是我常扮演的角色,有時因為身為拯救者,遍體鱗傷而變成受害者,然後就會很哀怨。